蛇的分类:我国所产的蛇类隶属于7个科,即盲蛇科、蟒科、闪鱗蛇科、 游蛇科、眼镜蛇科、海蛇科和蝰科。其中,前面3个科和游蛇科中 的大多数种类都是无毒蛇,游蛇科中的少数种类和后面的3个科都是毒蛇。
蛇类科与科之间的细致划分,主要是依椐蛇类骨骼系统的结构 特征而定。为了让蛇类爱好者或养蛇新手们,对我国所产的各科蛇 类有一个初步了解,下面便从蛇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加以具体地比较 和描述。
(1)肓蛇科本科都是一些小型或极小型的蛇类,它们行穴居 生活或隐匿型,外表形似蠕虫。其体形呈圆柱形,尾巴短,通身覆 盖有大小相似的鱗片。它们的眼睛隐于鳞片之下,仅呈一个黑点。 上颌骨上有少数牙齿。本科都是无毒蛇,若不是身体密布鱗片,很 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某种大蚯蚓。
本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及暖温带地域,我国出产的盲蛇共3种, 广泛分布于华南各省(区)。
(2)蟒科本科是蛇类“家族”中长势最快、较大的种类。我 国所产蟒蛇的长度有的超过7米;也有较小的种类如红沙蟒,其长 度仅为0.5 ~ 0.6米。本科也都是无毒蛇。.
本科是较为原始的低等蛇类,其肛孔两侧尚有呈爪状的后肢残 余,雄性的后肢残余较为明显,多被人们误以为是它的脚,故有的 地方将其称为“脚蛇”。我国出产的蟒蛇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 西及云南,其体型巨大,堪称蛇族中的“巨无霸”,多呈树柄生活或 穴居生活;红沙蟒则分布于宁夏、甘肃及新疆,体型较小,多呈穴, 居柄息。
(3) 闪鱗蛇科本科也是较为原始的穴居蛇类,在我国广东省 及云南省南部均有分布,本科都是无毒蛇。
1964年有关部门在海南省采集蛇类标本时,获得了两条闪鳞蛇 标本,它们在许多方面与原来的闪鱗蛇都有显著的区别,故定名为 “海南闪鱗蛇”。因此,本科在我国目前已知有2种,其中新种“海 南闪鳞蛇”,仅发现于我国海南省。
(4) 游蛇科本科是蛇类中名副其实的“大家族”,有一半以 上蛇的种类都属于本科,广泛分布于国内各地。游蛇科在我国出产 的有100余种,如各种游蛇和各种锦蛇,其代表品种有赤链蛇、乌 梢蛇、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本科中也有无毒蛇和具后沟牙的微毒
蛇类。
本科大部分的蛇类具有后沟牙,呈微毒,多分布于南方各省(区)。
(5) 眼镜蛇科本科中蛇的上颌骨前端均有较长的沟牙,我国 出产的有8种,都是毒蛇,其中许多是剧毒蛇类。
(6) 海蛇科本科早已适应了长期的海水生活,尾巴呈侧扁形 状,绝大部分海蛇种类的鼻孔开于吻背,卵胎生,以多种鱼类为食。 我国出产的有15种。本科均是前沟牙类的毒蛇。
(7) 蝰科本科中蛇的上颈骨极短,仅生长着较长的管牙。我 国出产的有10种。本科都是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