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蛇也陆续进人蛇洞,开始一 年一度的冬眠。每条蛇转人冬眠的时间长达100多天之久。在冬 眠时间内,蛇不吃不喝,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依赖着在活动 季节时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的缓慢消耗来维持其生 命的最低需要。冬眠是蛇对低温条件下的一种环境适应能力,它 是蛇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在冬眠的时候,往往几十 条成百条蛇群集在一起,于髙燥处的洞穴、树洞内蛰伏越冬。待 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之日,蛇方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并逐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保证蛇类能安全过冬不致被冻僵,首先在越冬前趁蛇还 能吃食时,就让其吃足喝够,食物要多样化,以使蛇类能积累足 够的脂肪供应越冬及出蜇时营养料。其次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 如在蛇窝上加盖尼龙薄膜、干草或在蛇场内安装电灯等;蛇窝内 垫上干草、纸屑、麻袋、棉絮等,都能把蛇窝内的温度增高。此 外,当气温回升,蛇开始出洞时,由于此时的蛇类体质很弱,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极低,往往经不起剧烈活动或寒冷的刺激,所以 必须保证蛇场有充足的阳光取暖,保持蛇场内清洁卫生,供应足 够的食物,一般每两天要投1次料,较好在傍晚蛇出洞前投放 (也可根据各种蛇的活动规律定时投放)使蛇在出洞后能迅速找到 食物。如果投放太早,食饵容易死亡;投放太晚,蛇出洞后不容 易我到食物,会出现互相残杀现象。只有经常注意温度的调节和 越冬前后饲料的充足供应,蛇才能安全越冬,免致被冻死或在开 春时大量的伤亡。
保护蛇类安全越冬是养蛇成败的关键。蛇类对周围温度的要 求是10〜35°C,最适宜温度是18〜28°C, 10°C以下蛇类人蛰,5°C 以下40°C以上在一夜之间蛇会全部死亡。这方面曾经有过沉痛的 教训:198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有人进蛇场观察蛇窝,出来后忘 记了把蛇窝的通道门锁上,夜间的大风把蛇窝的通道门吹开,气 温下降到7°C,第二天发现所饲养的银环蛇冻死了一半多。所以冬 天要特别注意保温。一般是在蛇窝的盖板上面覆盖20微米厚的稻 草,蛇窝的通道门要紧闭,以免冷空气吹进去。当外界气温下降 到零下5°C时,应采取防寒措施,即在每一格蛇室中垫上干草、纸 屑、旧麻袋或破棉絮等,进行保温。若仍不理想,则要考虑在蛇 窝的通道上安放火盆、电炉、电灯(罩以黑布遮光),或放置热水 玻璃瓶等进行增温。
但注意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在8°C左右即可。更不能骤高骤 低,应保持恒温,否则蛇会因不能适应气温剧烈变化而大量死亡。 如果蛇窝的顶部和四周都覆盖了 1.5米厚的泥土,就不必采取人 工防寒措施了,整窝的蛇均能安然越冬。
蛇是变温动物(也叫冷血动物),当外界温度降至5°C以下时, 就丧失活动能力,时间长了即死亡。为避开低温,野生蛇类会本 能地寻找较好栖息环境。它们在离地面1米以下的干燥无水的洞 穴中冬眠。一般情况下单条独居的蛇极少,雌雄一对的也较少, 七八条或数十条群蛰的最多。成群蛰居能使洞穴温度增高3〜5°C。 为了保护蛇类安全越冬,人工饲养应该考虑把冬眠室做大一些, 让蛇群居冬眠。
初学养蛇者宜饲养本地的野生蛇,因为本地蛇能适应当地的 气候变化。蛇种采源既可自己捕捉,也可以收购。在饲养本地蛇 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引进外地经济价格较高的蛇种,这样 经济上既不会损失,技术上也少走弯路。初学者办场,规模应该 小点,投资也要量力而行。否则就可能受挫,1990年春天,温州 有一青年到外地学习养蛇回去后,听说上海市场五步蛇的价格昂 贵,把所有的积蓄从安徽购进大批高价的五步蛇种。由于此蛇非 本地所产,在气候方面并不完全适应;又加上运输过程中受折腾; 运回后不到一个月死去近一半。又由于初学养蛇,对安全越冬无 经验,还没有到大寒节气的三九期间,所剩的五步蛇全部冻死。 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所以说,蛇类是否顺利越冬是养蛇成败的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