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飞,四十来岁,是地地道道的周至农民。他和蛇打交道十多年了。早些年,他和一些村民专门从周边村子收购野生蛇贩卖到南方。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宣传落实,他逐步意识到无序捕捉野生蛇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从2006年开始,他就尝试把捕捉到的雌蛇圈养起来,摸索蛇类养殖的技术。2010年,他筹资100多万元,建起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开始致力于特种动物的人工养殖、繁育等系列科研工作。
“人工养殖蛇,在南方也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在北方尚无先例。由于技术不全,北方仅有的几个养殖场都是把捕捉的野生蛇屯养一年半载出售,主要靠增加单个蛇的体重来挣钱,蛇的总数并没有增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野生蛇的保护和商品蛇的供应这个矛盾。养蛇的难点是解决蛇的吃饭问题,无毒蛇的天性是吃活物,一般养殖场喂蛇鹌鹑、小鸡崽、小白鼠等,而一只这类活物的成本在1元左右,导致养殖成本太高。我们养殖场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基本掌握了繁殖和饲养大王蛇的一套方法,给蛇喂人工加工的熟食,一斤熟食的成本1元钱,而且我们人工养殖的蛇不冬眠,一年可以长5、6斤,这是野生蛇几年也长不了的重量,就具备了养殖和出栏大量商品蛇的条件。”高小飞向记者介绍。
“人工养蛇啥样子?”记者跟着他一道探访他的养蛇大棚。 大棚和一般的棚没有啥两样,纵深有五六十米,宽有十多米,中间有过道,两边是高约一米的两排蛇房,蛇房上的温度计显示的是27℃。高小飞说,这里有集中的采光、供水、供暖设施,基本上模仿蛇的野生环境,是蛇生长、繁殖的较好环境。这套全年全天候人工控温养殖,不仅打破了南北方的区域养殖限制,而且让蛇生长不受气候、冬眠等影响,可以全年生长。
“幼蛇都是我们自己用蛇卵孵化的。幼蛇刚出壳,饲养员就喂他们熟食,慢慢的这些蛇吃活食的本能就逐步退化了,”高小飞介绍。
记者了解到,高小飞摸索出这套人工养殖蛇的方法并不简单,是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功的。“我接触蛇少说也10几年了,这几年更是不断的试验,我们现在养蛇技术积累的经验已经超越了目前国内能够找到的蛇类养殖书籍。用我们的养殖模式与一般的养蛇相比,可以减少成本50%以上,极大地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效益从传统的30%提高至300%以上。”高小飞告诉记者。
说到人工养殖蛇的市场,高小飞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蛇处于脱销状态。“有多少,客商就要多少,不愁卖!去年我们卖了几千条,今年准备培育3万条。目前市场上商品蛇的价格夏季每斤90多元,冬季每斤最少100元,甚至更高!今后我要把技术进一步完善,发展条件成熟的农户扩大养殖,带领大伙共同致富。”高小飞说。